美国主流媒体如何摈弃了民意?

本文系第一财经约稿

首发于2016年12月11日

 

文 | 黄征宇

 

“第四权力”为何辉煌不再?

传统的主流媒体在美国的社会体系中通常扮演两种角色:第一,向社会各界反映民意,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代表了民意;第二,帮助民众解读社会和政治,特别在选举时期起到重要的影响和导向作用。第二点尤为重要,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意味着主流媒体可以扶持出一个明星政客,也有能力将一些政客摔落马下

所以,美国主流媒体对自身历来有一个自豪而明确的定位:我们是第四权力。这指的是三权(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同样起到了监督和制衡的作用。

但是在2016年,随着一场厮杀得难分难解的总统竞选,美国主流媒体开始发生了异乎寻常的改变。

在这场美国政治最高层面的对决中,多数主流媒体已经早早将票投给了希拉里,因为它们认为特朗普完全不适合当总统。所以在相关的报道中,主流媒体纷纷抛弃了一贯坚守中立的立场,倾尽全力地支持希拉里,不断追踪和报道特朗普的负面新闻。而在各家媒体公布的民意调查中,希拉里的得票比例更是呈现夸张的一面倒。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纽约时报》。这份全球发行、长期以来有良好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报刊,这次也罕见地抛弃了一贯以来的中立立场。其每天头版滚动公布的竞选民调数字上,希拉里几乎一直保持着80%以上的胜算,与之相应的是,我从没有一次看到过特朗普的预测胜率超过20%。

然而,就在主流媒体营造的一片“希拉里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氛围中,特朗普却利用新媒体把战局搅得天翻地覆,并且最终胜出了。这个犹如“逆天”般的结果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新媒体借此一役宣告彻底战胜主流媒体?主流媒体从此走向没落?

现在就下定论可能为时尚早,但至少从这次竞选中看到了以下两点:第一,主流媒体并没有真正了解民意,或者从某个角度上说,它们摈弃了民意,只说了自己想说的话;第二,主流媒体过往强大的舆论导向作用消失了,根本原因就是大部分民众对其“公信力”产生了很大的质疑。

 

我不需要主流媒体,但主流媒体需要我!

2016年11月,我参加了萨尔茨堡全球论坛。这个以创新、可持续发展以及公正为核心主题的论坛迄今已经有60余年历史。全美约有20多家主流媒体的高管出席了此次的论坛,其中有《纽约时报》、CNN、NBC、ABC等响当当的名字。在研讨会上,我和这些主流媒体的从业者对这次竞选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在大选期间,特朗普曾经说过:我不需要主流媒体,但主流媒体需要我。这句话对这些主流媒体人的伤害是很深的,以至于在探讨中他们纷纷表示非常厌恶特朗普和他的这一观点。

主流媒体人有这样的情绪其实不难理解:在美国,很多传统的主流媒体都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在其诞生后的漫长岁月里,它们的“声音”影响了每一届总统选举。特朗普虽然是“一朵奇葩”,但也只是众多候选人中的一个,而且假如他没有当选,相信很快便会被公众所淡忘。而不管谁当选,主流媒体的名字和影响力仍然会一直延续下去,这就是这些主流媒体人集体所持的态度。

他们可以保留自己对此事的态度,但在我的感觉里,可能这次特朗普说的会更对一些。事实上,在美国的著名社交网站推特(Twitter)上,特朗普的粉丝已接近600万。在大选期间,他就经常在Twitter上发表言论,在当选之后也维持了我行我素的一贯风格,并没有指定任何一家主流媒体对其进行采访,而是录了一段2分多钟的视频放到了YouTube上。于是,主流媒体只能和普通粉丝一样,在网络上等待特朗普的更新内容,然后再就此做一些评论。

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传统媒体的优势和话语权正一步步被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所蚕食。传统媒体是一种点对面、相对单向的传播机制,信息源被少数人所掌控。以开一场发布会为例,就我曾经在白宫工作的经验来说,总统或白宫发言人一般会事先通知各方到达现场,然后站在台上接受提问,台下坐的基本上都是各个主流媒体的记者或代表,然后通过后者的平台和渠道把信息传递给广大的民众。

换句话说,那些受邀落座的主流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掌控着民众对总统或上层管理体系的认知。但特朗普却完全有机会去打破这样一个惯例,摒弃全部的主流媒体。虽然,他未必会选择这么做,但在技术上,他完全可以做到。比如,在2017年1月的当选总统发布会,他可以选择直接放在脸谱网(Facebook)或YouTube上直播,直面美国民众。在提问环节,他也可以从这些新媒体社交平台上挑选民众的问题进行回答,这样的方式会让人感觉更加的直接。

但是主流媒体能摒弃特朗普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能。无论特朗普多么不受主流媒体待见,但在未来4年里,他仍将是主流媒体追逐的热点,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的确是主流媒体对特朗普的需求会更多一些。

 

主流媒体没落,新媒体就值得信赖吗?

近几年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的确对传统主流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各种社交平台的兴起让自媒体也开始异军突起。然而新媒体有它不可避免的缺陷和漏洞,“假新闻”就是其中最大的硬伤。

传统的主流媒体有完整的新闻采编流程,不少从业者需要持证上岗,每一条信息都力求100%的真实和正确,都需要追根溯源和反复确认。但对新媒体来说,以上这几点都不成为其限制条件,其网状发散的传播机制本身就代表着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制造信息很容易,发布信息也不难,但信息的真假却难以判别。所以在网络上,很多未经证实的假新闻充斥其中。

在这次美国大选中,Facebook上就曾经流传出一则新闻,说希拉里和她的竞选总监借开披萨店为名,干起了贩卖儿童的勾当,这篇文章里甚至还附上了披萨店的照片和地址。当然,这最终被证实是一则假新闻,但正所谓“造谣只需一张嘴,辟谣却要跑断腿”,该新闻当时的转发量超过了几百万次,对希拉里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而新闻里唯一真实的披萨店也因此招致了不少的攻击和威胁。

类似的事件不在少数,以至于大选结束后,有人甚至起诉了Facebook,状告他们因为允许假新闻的存在导致了希拉里的败选。更多人则认为,类似Facebook的社交媒体应该有义务对其平台上的虚假信息进行甄别和剔除,而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随后也表示,公司将尽快着手研究对虚假信息的甄别机制。

很明显,在互联网时代,媒体的形态将会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信息的传播和人们的交流将越来越便捷,传统的主流媒体在速度和效率上的落后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它仍会扮演一定的角色,但影响力可能将越来越小。而替代它的新媒体则是个未知数,它带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但同样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真实性存疑就是其中最大的硬伤。

在我看来,这些新媒体平台需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因为随着新传播技术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人必然通过新媒体渠道来搜集信息和汲取知识。而很多时候,这也往往是他们赖以决策的信息来源,所以如果这些平台不能肩负起责任,那谁该负责呢?

互联网一度因为“自由”和“虚拟”等特点被人们津津乐道,但如果在这两点上失去了应有的边界,谁会愿意继续待在这个失去安全感和信任感的互联网世界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